另类国产精品一区二区_日韩精品在线视频直播_8090yy三级理论电影在线_看视频一一级毛片

中醫中藥百科網【官網】

設為首頁|加入收藏|關于我們|聯系我們|網站地圖

您的位置:首頁 >  動物類中藥

牡蠣

  • 中醫中藥百科網 m.sjz-hmj.com
  • 發布時間:2021-06-01 13:57:20
  • 來源:中醫中藥百科網

牡蠣

                      牡蠣

【中藥名】牡蠣 muli

【別名】左殼、蠔殼、海蠣子殼、蠣蛤、牡蛤、海礪子皮。

【英文名】Ostreae Concha。

【藥用部位】牡蠣科動物長牡蠣Ostrea gigas Thunberg、大連灣牡蠣Otalianwhanensis Crosse或近江牡蠣D.rivularis Gould的貝殼。

【動物形態】貝殼左右2片,極不規則,厚而堅硬。左殼較大而凹,固著于海底巖石上;右殼較小而平坦,呈鈣化質狀。貝殼外表面有多層起伏的鱗片,灰白色、淡黃色、黃褐色至淡紫色,邊緣極粗糙。內表面瓷白色,可見深色閉殼肌痕。肉質部可見鰓、心室、心耳及外套膜觸手等。

【產地分布】生活于低潮線附近或淺海泥沙質海底及巖礁上,近江牡蠣及長牡蠣分布于全國沿海各地,大連灣牡蠣分布于遼寧、河北、山東沿海。

【采收加工】全年可采,拾取后,取肉供食用,貝殼洗凈,曬干。

【藥材性狀】外形不一,分左右兩殼,一般左殼較大而厚。殼外面粗糙不平,內表面光滑、瓷白色。質硬脆,斷面層狀。味微咸。長牡蠣:呈長片狀,背腹緣幾乎平行。右殼較小,堅厚鱗片層狀或層紋狀排列,殼表面較平坦,淡紫色、灰白色或黃褐色。 大連灣牡蠣:呈類三角形,背腹緣呈“八”字形,左殼面鱗片堅厚,右殼面鱗片呈波狀的同心性排列。近江牡蠣:多呈類圓形或三角狀類圓形,右殼同心性排列的鱗片層層重疊,邊緣有時帶紫色。

【性味歸經】性微寒,味咸。歸肝經、膽經、腎經。

【功效與作用】重鎮安神,潛陽補陰,軟堅散結,煅牡蠣收斂固澀。屬平肝息風藥下屬分類的平抑肝陽藥。

【臨床應用】9~30克,先煎,外用適量,研末撒或調敷。用治驚悸失眠,眩暈耳鳴、瘰蠣痰核、癥瘕痞塊。煅牡蠣用治自汗盜汗、遺精崩帶、胃痛泛酸。

【藥理研究】牡蠣具有鎮靜、局部麻醉作用,并能抑制神經肌肉興奮,抗實驗性胃潰瘍損傷,及增強免疫功能。

【化學成分】牡蠣主含碳酸鈣80%~95%、磷酸鈣及硫酸鈣。此外尚含鎂、鐵、鋁、硅等多種無機元素及多種氨基酸,無機元素的種類和含量因品種與產地不同而異。

【使用禁忌】不宜多服久服,以免引起便秘和消化不良。

【配伍藥方】 ①治風虛汗出,少氣:牡蠣(燒為粉)30克,白術30克,防風(去蘆頭)30克。上件藥,搗細羅散,每服不計時候,以溫水調下6克。惡風倍防風,少氣配白術,汗多出、面腫倍牡蠣。(《圣惠方》牡蠣散)

②治白帶:牡蠣粉、艾葉、茴香各30克,糯米半合(炒熟)。上為末,滴水為丸,如梧桐子大。溫米飲下,空心,每服五十丸。(《澹寮方》)

③治溫病下后,大便溏甚,脈仍數者:生牡蠣60克。研細,水八杯,煎服三杯,分溫三服。(《溫病條辨》一甲煎)

④治大病瘥后,鼻衄:牡蠣3克,石膏1.5克。搗末,酒服方寸匕,日三四。亦可蜜丸如梧桐子大,服之。(《肘后方》)

⑤治心痛氣實者:用單味牡蠣煅為粉,酒調6克服之。(《丹溪心法》)

⑥治胃酸過多:牡蠣、海螵蛸各15克,浙貝母12克。共研細粉,每服9克,每日3次。(《山東中草藥手冊》)

⑦治紫癜風:牡蠣、膽礬各15克。上二味生用為散。用醋調摩患處。(《圣濟總錄》牡蠣散)


更多古今名醫

鄭欽安

鄭壽全,字欽安,生于清道光四年(1824),卒于清光緒三十二年..[詳細]

更多古今名醫

鄭欽安

鄭壽全,字欽安,生于清道光四年(1824),卒于清光緒三十二年..[詳細]

更多焦點熱文

刺猬皮

刺猬皮 【中藥名】刺猬皮 ciweipi【別名】猬皮、仙人衣。..[詳細]

健康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