芫花為常用中藥。《神農本草經》列為下品。市售商品有芫花和黃芫花兩種。
別名:悶頭花、頭痛花、毒魚草。
來源:為瑞香科植物落葉小灌木芫花(紫芫花)和(河逆蕘花)黃芫花的干燥花蕾和花。均為野生。
產地:芫花:主產于安徽、江蘇、湖北、南方各省。
黃芫花:主產于山西、陜西、河北、吉林、遼寧、黑龍江等省。
性狀鑒別:1、芫花。為未開放的花蕾或花朵。常3~7朵簇生于一個短柄上,或間有脫落的單一花及葉片。花冠圓筒狀或棒狀,長1~1.5厘米,灰紫色或灰綠色,密被短柔毛,行端裂為四片,裂片卵圓形,質柔韌。氣微,味微辛。外嗅有青辣臭味及刺鼻灼熱感,令人頭悶頭痛。
2、黃芫花。形態與芫花略相似而小,長3~8毫米,直徑約1~1.5毫米。上端稍短,下端較細?;揖G色或灰黃色,密被短柔毛。多單花。常帶有嫩枝梗。氣微香,味微辛。
芫花以花朵較完整,顏色灰紫色或淡紫色無雜質者為佳。
黃芫花以花細小,淡黃色或灰黃色無雜質者為佳。
主要成分:芫花含芫花素、芹葉素,又含谷甾醇和刺激性油狀物。
功效與作用:1、瀉下。芫花素能刺激腸粘膜,引起劇烈水瀉和腹痛。
2、利尿。實驗證明芫花煎劑確能利尿。但大劑量反能制尿,應用上,應注意劑量除花蕾外,根皮也能利尿。
炮制:醋制。
性味:苦、寒。有毒。
歸經:入肺、脾、腎經。
功能:瀉水、逐痰。
主治:痰飲喘咳,水腫脹滿。
臨床應用:與甘遂同,但逐水效力比甘遂小(毒性亦較小)。
1、用于治療胸腔積液(滲出性胸膜炎),有氣喘上逆、呼吸困難、便秘、少尿、胸脅作痛、脲弦滑者,宜用芫花,配甘遂、大戟,方如十棗湯。適用于平素體質較好的青壯年病人。
2、用于治療肝硬化腹水,而體質尚好者,可用十棗湯,但療程要短,不宜久用。
用量:每次0.6~0.9g入散劑。
處方舉例:十棗湯(《傷寒論》):芫花、甘遂、大戟各等分,研末混和,裝入膠囊,第一天服1.5g,以后每天加0.3g,漸加至3g,用大棗5~10枚煎湯,清晨空腹送服,療程不超過5~6天(治胸腔積液)。
西安附兒中醫醫院“兒童發育行為疾病&生長發育疾病名醫..[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