響鈴草
(《滇南本草》)
【異名】野花生(《中國植物志》),荷豬草、黃花野百合(《中國主要植物圖說?豆科》),馬響鈴(《滇南本草整理本》),鈴鈴草、腎氣草(《四川中藥志》),響鈴子(《中國藥植圖鑒》),小狗響鈴、假地豆、地響鈴、野豌豆、馬小蓮、野毛豆(《云南中草藥選》),馬鈴草、響亮草、荷承草(江西《草藥手冊》)。
【來源】為豆科植物假地藍的全草或帶根全草。
【植物形態】假地藍
多年生草本。根長達60厘米以上。莖、枝直立或略上升,通常分枝甚多;莖、枝、葉各部分均有稍長而擴展的毛,毛略粗糙,稍呈絲光質。單葉互生,矩形,長卵形或長橢圓形,長2~5厘米,寬1~3厘米,兩面均有毛而下面脈上最密,先端鈍或微尖,基部窄或略呈楔形,側脈不明顯:幾無葉柄;托葉披針形,長4~6毫米,反折。總狀花序,頂生或同時腋生。有花2~6朵;萼筒很短,萼片披針形,不相等;花冠與萼片等長或長過萼片,蝶形,黃色,旗瓣有爪,圓形,翼瓣倒卵狀長圓形,較旗瓣為短,龍骨瓣與翼瓣等大,向內彎曲;雄蕊10,單體,藥2室;子房線形,花柱長,柱頭稍斜。莢果膨脹成膀胱狀,長2.5~3厘米。種子20~30顆,腎形。花期6~10月。
生于山坡、荒地。我國普遍有分布,而以西南為多見。
【采集】夏季采收,曬干,或切段曬干。
【藥材】干燥全草,莖圓形,全體有黃棕色茸毛。葉片卷曲,多脫落,呈橢圓形或卵形,黃綠色。枝端尚帶莢果,種子大多脫落。帶根者,根婉蜒而長,圓形,少分枝,須根細長,表面土黃色。
產于云南、四川、貴州等地。
在四川地區,同屬植物豬屎豆、野百合(參見"野百合"條)及條葉豬屎豆等的全草,與本品同等入藥。
【化學成分】豬屎豆種子含豬屎豆堿、次豬屎豆堿、光萼豬屎豆堿、尼勒吉扔堿、豬屎青堿等生物堿,尚含β-谷甾醇、木犀草素、牡荊素、牡荊素木糖甙以及能凝集人A型和B型紅細胞的植物凝集素。
【藥理作用】豬屎豆種子及葉含大量生物堿,可通過完整皮膚吸收,主要對肝臟表現毒性,但不出現貧血、血清總蛋白降低、血漿凝血酶元時間(大鼠)延長。開花期植物的葉喂飼山羊可引起中毒,干枯物則失去毒性(其抗腫瘤作用參見"野百合"條)。
【性味】苦微酸,寒。
①《滇南本草》:"性寒,味苦微酸。"
②《滇南本草圖說》:"氣味辛酸苦。"
【歸經】《滇南本草》:"入肺。"
【功用主治】斂肺氣,補脾腎,利小便,消腫毒。治久咳痰血,耳鳴,耳聾,夢遺,慢性腎炎,膀胱炎,腎結石,扁桃腺炎,淋巴腺炎,疔毒,惡瘡。
①《滇南本草》:"斂肺氣,止咳,消痰,定喘。"
②《滇南本草圖說》:"治石淋內結;搗爛敷瘡。"
③《草木便方》:"補中益氣,療耳鳴,頭目昏眩,崩淋。又瀉火清熱,平肝風,消腫痛。"
④《分類草藥性》:"大補脾腎,治耳聾,氣虛。"
⑤《四川中藥志》:"補中益氣,治耳鳴耳聾,頭目眩暈,腎虧遺精,及婦女干血勞。"
⑥《云南中草藥選》:"利水,消炎,平喘,止咳。治慢性腎炎,膀胱炎,慢性支氣管炎,扁桃腺炎,淋巴腺炎,腎結石;月經不調,痛經。"
⑦江西《草藥手冊》:"解毒透疹。"
【用法與用量】內服:煎湯,0.5~1兩;或燉肉。外用:搗敷。
【選方】①治久咳,痰中帶血:響鈴草蜜炙,煎湯服。(《滇南本草》)
②治氣虛耳鳴:響鈴草一兩,豬耳朵一對。加食鹽燉服。
③治病后耳聾:響鈴草八錢,石菖蒲三錢。煎水服。
④治夜夢遺精:響鈴草五錢.夜寒蘇五錢,爬巖龍五錢,毛藥五錢,雙腎草三錢。燉肉服。
⑤治虛弱氣墜:響鈴草根五錢,一朵云三錢。燉肉服。(②方以下出《貴陽民間藥草》)
⑥治疔毒、惡瘡:假地藍全草,搗爛敷患處。(《湖南藥物志》)
西安附兒中醫醫院“兒童發育行為疾病&生長發育疾病名醫..[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