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中藥百科網(wǎng)【官網(wǎng)】
荊芥為常用中藥,《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列為中品,《本草綱目》名“假蘇”。從荊芥圖片可以看出這味中藥高100厘米左右,下面中藥大全和大家來了解下荊芥的功效與作用。
來源:為唇形科一年生草本植物荊芥的干燥全草或花穗。栽培或野生。
植物形態(tài):一年生草本,高60~120厘米,莖直立方形,香氣濃郁。葉對生,莖基部葉柄部明顯,葉片羽狀深裂,裂片3~5片,線形,全緣,下面有凹陷腺點。花呈輪傘狀,密集在枝端,形成穗狀(有長穗和段穗二種)淡紅紫色,花瓣二唇形,二強雄蕊。四枚小堅果。
產(chǎn)地:全國大部分地區(qū)均產(chǎn)。南方生產(chǎn)于江西、浙江,是栽培品。北方生產(chǎn)河北省,為野生。
性狀鑒別:南荊芥:為干燥帶有花穗的枝梗,葉片多已脫落,莖方形,黃紫色或紫色,有毛茸,斷面纖維性,中心有白色疏松的髓。花穗稀疏細長,生于頂端,黃綠色。搓之有薄荷樣香氣。
北荊芥:為除去花穗的莖枝。
摘芥穗:為短穗荊芥,不帶莖枝的穗,長4~6厘米,直徑約1厘米,花萼排列緊密。內(nèi)藏棕黑色小堅果。氣味較全草強烈。
鍘芥穗:為長穗荊芥,少帶莖枝的花穗,長約20~40厘米。此穗花萼排列疏散而長。其余同上。
主要成分:含揮發(fā)油,其中主要為右旋荷酮、和少量右旋檸檬烯。
荊芥的功效與作用
功效與作用:
1、發(fā)汗解表,作用較和緩。
2、消炎
3、止血,炒炭后有止血作用。實驗證明荊芥炒黑成炭后,確能縮短出血和凝血的時間。
炮制:荊芥切咀,生用或炒炭。
性味:辛溫。
歸經(jīng):入肺、肝經(jīng)。
功能:發(fā)汗解表,散瘀止血。
主治:外感風寒,麻疹初期透發(fā)不暢,炒炭可止衄血、崩漏、便血。習慣無汗用芥穗,有汗用荊芥,入血分用荊芥炭。
臨床應用:傳統(tǒng)經(jīng)驗認為本品為風病、血病和產(chǎn)后的要藥。
1、用于治療外感。風寒風熱均可用:風寒的,配防風、生姜;風熱的,配薄荷,柴胡等。在這里要特別指出的是,荊芥雖屬辛溫,但溫而不燥,與辛涼解表藥配伍,可增強疏散風熱的作用,適用于有發(fā)熱、頭痛、鼻塞、咽疼、眼結膜等風熱癥狀(感冒、流感早期)。方如荊防敗毒散。
2、用于治療咽炎、扁桃體炎。前任的經(jīng)驗是“咽痛必用荊芥”,現(xiàn)代在治療咽炎和扁桃體炎的方劑中,荊芥常不少。配桔梗、生甘草尤能加強其消炎作用。
3、用于治療出血。用荊芥炭止血,要配其他止血藥,例如配槐花炭治療大便下血,配茅根治鼻出血。
4、用于治療產(chǎn)后血暈(因失血過多或血液循環(huán)功能障礙而引起的暈厥),可用荊芥穗。單味6g研末沖服,或隨癥配其它藥煎服。
5、用于透疹止癢。在蕁麻疹、風疹、麻疹時用之,起到加速病理過程消退和止癢的作用。常用薄荷、防風等配伍(內(nèi)服或外洗均可)。
附:荊芥穗功用與荊芥同,但作用較強,治血暈時是為要藥。
用量:3~9g。
處方舉例:荊防敗毒散(《攝生眾妙方》)荊芥、防風、羌活、獨活、柴胡、前胡、枳殼、茯苓、桔梗各6g,川芎、甘草各3g,水煎服。
注:同屬植物裂葉荊芥,東北等地亦有作荊芥使用。
西安附兒中醫(yī)醫(yī)院“兒童發(fā)育行為疾病&生長發(fā)育疾病名醫(yī)..[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