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类国产精品一区二区_日韩精品在线视频直播_8090yy三级理论电影在线_看视频一一级毛片

中醫中藥百科網【官網】

設為首頁|加入收藏|關于我們|聯系我們|網站地圖

您的位置:首頁 >  全草類中藥

一枝蒿

  • 中醫中藥百科網 m.sjz-hmj.com
  • 發布時間:2021-04-27 16:52:21
  • 來源:中醫中藥百科網

一枝蒿

一枝蒿

(《綱目拾遺》)

【別名】蜈蚣草(《分類草藥性》),亂頭發(《貴州民間方藥集》),一支蒿、飛天蜈蚣(《貴陽民間藥草》),羽衣草(《貴州草藥》),千條蜈蚣(江西《草藥手冊》),鋸草(《內蒙古中草藥》)。

【來源】為菊科植物蓍或西南蓍草的全草。

【植物形態】①蓍(《尚書》)

多年生草本,高50~100厘米。莖直立,有棱條,上部分枝。葉互生,長線狀披針形,長6~10厘米,寬O.7~1.5厘米,無柄;櫛齒狀羽狀深裂,裂片線形,排列稀疏,銳尖頭,有不等長的缺刻狀齒牙,葉片半抱莖,兩面披長柔毛,背面毛較密,開花時下部葉常枯萎。頭狀花序徑5~6毫米,長6~7毫米,密集成復傘房花序;總苞鐘狀,總苞片卵形,卵狀披針形或長四形,覆瓦狀排列;周邊舌狀花,雌性,5~11朵,白色,花冠矩圓狀,先端3淺裂;中心臂狀花,兩性,白色,花藥黃色,伸出花冠外面。瘦果扁平,長圓形,有翼,無冠毛,長約3毫米,寬1毫米.花期7~9月。果期9~10月。

生長于林緣、路旁、屋邊及山坡向陽草地。分布東北、華北及西北等地。

本植物的果實(蓍實)亦供藥用,另詳專條。

②西南蓍草。詳"土一枝蒿"條。

【采集】夏、秋間開花時采收,曬干。

【藥材】干燥全草,多已折斷,根頭短,密生須根。全體被灰白色毛茸,莖之上部略有分枝,表面棕黃色略紫,有順向細紋。斷面中空,內表面白色.葉稍卷縮,灰綠色或棕黃色,葉緣裂片細小如蜈蚣足。花呈半球形,枯黃棕色。氣微弱,味微苦。以干燥、完整、無根、無雜質者為佳。

產東北,華北及四川、貴州等地。

【性味】辛苦,微溫,有毒。

①《四川中藥志》:"性微溫,味辛麻苦,有毒。"

②《陜甘寧肯中草藥選》:"味辛苦,性子,有小毒。

【歸經】《四川中藥志》:"入心、肝,肺三經。"

【功用主治】活血,祛風,止痛,解毒。治跌打損傷,風濕疼痛,痞塊,癰腫。

①《綱目》:"蓍葉主治痞疾。"

②《綱目拾遣》:"活血解毒,去一切積滯、沉痼陰寒等疾,驅風理怯。"

③《分類草藥性》:"治一切熱毒,涂瘡生肌。"

④《東北藥植志》:"為健胃、強壯劑,又為痔藥。"

【用法與用量】內服:煎湯,O.5~1錢;浸酒或入散劑。外用:搗敷或泡酒涂擦;研末調敷。

【宜忌】孕婦忌服。

【選方】①治跌打損傷:一枝蒿一兩。泡酒涂擦。

②治重傷,止痛消腫:一枝蒿二錢,法半夏三錢,生白芷三錢。各藥研成細末,混合成散劑,開水吞服,每服三分。

③抬跌打損傷,風濕疼痛:一枝蒿一錢,五香血藤五錢,見血飛二錢,黑骨頭五錢,排風藤四錢,紅牛膝三錢。泡酒二斤,每次服一兩。(宜忌以下出《貴陽民間藥草》)

④治腹中痞塊:蓍葉、獨蒜、穿山甲末、食鹽。同以好醋搗成講,量痞大小貼之,兩炷香為度,其痞化為膿血,從大便出。(《保壽堂經驗方》)

⑤治頭風、年久頭風痛:一枝蒿搗絨絞汁,漓耳心。<《貴州草藥》)

⑥治經閉腹痛:蓍草葉三至五錢。水煎服。(《湖南藥物志》)

⑦治腫毒:蓍草葉三至五錢。水煎服。(《湖南藥物志》)

⑧治風火牙痛:一枝蒿搗絨,揉擦兩太陽穴;如痛不止,再取葉含塞于痛處。(《貴州草藥》)

⑨治毒蛇咬傷:㈠一枝蒿、水慈姑。搗爛,或曬研末,調淘米水敷傷口。(《貴陽民間藥萆》)㈡一枝蒿莖葉一握,搗爛,在患腫上部向下推,直到傷處,敷于傷口周圍,并可止血。此藥敷后疼痛減低。(《貴陽市秘方驗方》)

【臨床應用】治療各種急、慢性炎癥疾患

將蓍草制成注射液,每安瓿2毫升,相當原生藥8克,成人每次2~4毫升,每日2次,肌肉注射,小兒酌減。或取鮮莖葉3~5錢,水煎服,每日2次。亦可用莖葉加工制成60%凡士林軟膏外用。曾治急性外科感染、急性闌尾炎、急性腸炎、急性乳腺炎、急性扁桃體炎、急性淋巴結炎,深部膿腫、癰、婦科炎癥疾患、上呼吸道感染、慢性中耳炎、濕疹等共188例。急性炎癥以3天為觀察期,如已見效可繼續用藥6~7天以鞏固療效;慢性炎癥以7~10天為觀察期,療程視病情而定。結果一療程后痊愈137例(72.8%),好轉36例(19.2%),無效16例(8%)。據臨床觀察,本品具有較好的抗菌消炎、退熱鎮痛作用,尤其對急性腸炎、急性闌尾炎、急性扁桃體炎和急性乳腺炎療效顯著,而對呼吸系統炎癥效果較差。有效病例多數在1~2天內體溫降至正常;2~3天內白細胞數逐慚恢復正常。經動物實驗證明,本品毒性低,臨床使用較安全。


更多古今名醫

鄭欽安

鄭壽全,字欽安,生于清道光四年(1824),卒于清光緒三十二年..[詳細]

更多古今名醫

鄭欽安

鄭壽全,字欽安,生于清道光四年(1824),卒于清光緒三十二年..[詳細]

更多焦點熱文

薄荷

薄荷為常用和中藥。始載《唐本草》。別名:銀丹草。來源:..[詳細]

健康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