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名】珍珠母丸,出自宋·《普濟本事方》。
【組成】珍珠母(研如粉)三分(22.5克),當歸、熟地黃各一兩半(各45克),去蘆人參、酸棗(研)、柏子仁(研)各一兩(各30克),犀角(鎊為細末)、茯神、沉香、龍齒各半兩(各15克)。
【用法】上藥研細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辰砂為衣。每服四五十丸,金銀、薄荷湯下,日午、夜臥服。現代用法:上藥分別研為細末,和勻,以神曲粉打糊為丸,朱砂為衣,每服6克,溫開水送下,每日3次。
【功效】鎮心安神,平肝潛陽,滋陰養血。
【主治】主治心肝陽亢、血虛不足之神志不寧證,癥見入夜少寐,時而驚悸,頭目眩暈,舌質淡紅,苔薄自或少苔,脈細弦。
【臨床醫案】臨床主要用于治療失眠、老年性癡呆等病癥。
1.失眠:本方聯合鹽酸帕羅西汀治療因負性生活事件所致失眠63例,對照組58例給予鹽酸帕羅西汀治療。療程均為90日。采用睡眠障礙量表(SDRS)和漢密爾頓焦慮量表(HAMA)進行評分,評價兩組臨床療效及不良反應情況。結果:治療組顯效22例,好轉35例,無效6例;對照組顯效13例,好轉28例,無效17例。兩組在治療30日、60日、90日和停藥后2周的SDRS評分均較治療前減少,且治療組在治療60日、90日和停藥后2周的SDRS評分低于對照組。兩組在治療30日、90日的HAMA評分也均較治療前減少。治療組的惡心、頭暈等不良反應發生率較對照組少。(《廣州中醫藥大學學報》2007年第2期)
2.老年性癡呆(經驗):本證多為年高心腎虧虛、腦海空虛,神明無主;或日久操勞,心血暗耗,血虛陽浮;或腎陰虧虛,不濟心陰,水火不濟,心腎不交,心氣浮越,神明不斂,呆病遂生。此為癡呆之虛證,治宜補腎益精、養心安神,多用珍珠母丸化裁。若口干、舌紅者,加玄參、麥門冬;驚悸不安、神識無主者,加百合、遠志;頭暈、頭痛考,加白蒺藜、菊花;眩暈肢麻者,加石決明、鉤藤等。(《河南中醫藥學刊》2002年第3期)
【方解】本方用于心肝陽亢、陰皿不足諸證:方用珍珠母安心定志、聰耳明目,龍齒鎮心神、安魂魄,二藥相配,可重鎮安神、平肝潛陽以治陽亢神動;炒棗仁、柏子仁、茯神養心安神;人參補五臟、安精神、定魂魄、正驚悸,當歸、熟地黃補血滋陰,三藥合用,益氣生血,養血滋陰,以復其陰血不足;犀角、沉香鎮驚潛陽;朱砂安神定志,引藥入心。純屬痰熱、痰火為患的驚悸、少寐者不宜用
【現代研究】臨床報道本方可用于治療神經衰弱、中風、高血壓冠心病、癲癇、白內障等證屬陰血不足,肝陽偏亢,神志不寧者。實驗研究表明,本方具有鎮靜、安神、催眠等作用。
【方歌】(一)珍珠母丸參地歸,犀沉龍齒柏茯神,更加酸棗寧神志,鎮心平肝此方推。
(二)珍珠母丸歸地參,犀沉龍齒柏棗仁,朱砂為衣茯神入,鎮心潛陽又安神。
西安附兒中醫醫院“兒童發育行為疾病&生長發育疾病名醫..[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