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名】竹葉湯,出自漢·《金匱要略》。
【組成】竹葉一把(20克),葛根三兩(9克),防風、桔梗、桂枝、人參、甘草各一兩(各3克),炮附子一枚(6克),大棗十五枚,生姜五兩(15克)。
【用法】上十味,以水一斗(1升),煮取二升半(300毫升),分溫三服,溫復使汗出。
【功效】溫陽益氣,疏風解表。
【主治】治產后中風,發熱面赤,喘而頭痛。
【臨床運用】臨床主要用于治療產后發熱等體虛外感病癥。
產后發熱(個案):鄭某,29歲。患者體質素虛,復加產時出血甚多,大汗淋漓,產后漸起頭痛,發熱38.3~39℃,診為“產褥熱”,用廣譜抗生素數日,體溫降至正常后復升。刻下:面色紅赤,頭痛,發熱,周身骨節酸楚,心煩不寐,咳嗽痰白稠黏,口渴喜熱飲,納差,大便秘結3日,溲短少,惡露少量,舌絳紅,苔白膩,脈浮緩。處方竹葉湯(竹葉、黨參、葛根、防風、桔梗、桂枝、附子、甘草、生姜、紅棗)4劑后諸癥銳減,便暢,溲清,納增,脈緩和。繼以調養心脾而安。(《福建中醫藥》2003年第4期)
患者,女,27歲。初產分娩,耗氣大,出血多,自汗貧血,氣短口渴,頭暈心悸,虛煩不眠,由于產程過長,中受風邪,惡寒無汗,頭痛身痛,發熱則目前如見鬼狀,囈語戰驚,汗出稍安,舌淡苔白,脈浮虛而緩,重按微弱。予竹葉湯加減,每日1劑,水煎服,分早、晚2次溫服。藥服2劑后復診,熱退神安,周身輕松,體虛疲倦之感依然,繼服2劑,病失安然。(《中國社區醫師》2011年第48期)
【方解】本方重用竹葉以清解心胸煩熱;兼以桂枝、防風、葛根、生姜發散風寒;甘草、桔梗利咽祛痰;附子、人參、大棗溫陽益氣,補虛達邪,為標本兼顧、寒溫并用之劑。臨床應用以惡寒發熱、頭痛、自汗出、面紅、氣喘、咽痛、心胸煩熱、項背拘急、苔薄白而潤、脈沉為辨證要點。
【方歌】喘熱頭痛面正紅,一防桔桂草參同,葛三姜五附枚一,棗十二枚竹把充。頸項強用大附抵,以大易小不同體,嘔為氣逆更宜加,半升半夏七次洗。
西安附兒中醫醫院“兒童發育行為疾病&生長發育疾病名醫..[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