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風潛入悄無聲,未品濃秋已立冬。”11月8日是立冬,立冬節(jié)氣的到來意味著秋去冬來,很多人一到冬天就出現腰膝冷痛、夜尿頻多、易感風寒等現象。中醫(yī)理論認為,冬季主氣為寒,寒與腎相應,所以冬季最易耗傷腎之陽氣出現腰膝冷痛等腎陽虛癥狀。而腎陽虛又易累及腎陰,導致腎陰不足,出現咽干口燥、頭暈耳鳴等癥狀。因此,冬季養(yǎng)生,應以腎為先。冬天養(yǎng)腎不僅能增強人的御寒能力,還可以提高人體免疫力和抗病力,延緩衰老。專家提醒大家立冬后養(yǎng)腎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飲食調攝 養(yǎng)腎防寒
飲食調攝對養(yǎng)腎防寒非常重要。冬天宜選食羊肉、狗肉等溫腎壯陽、產熱量高的食物,對素體虛寒者尤其有益。還可進食具有補腎益腎功能的食品,如核桃、板栗、桂圓等。黑色食品如黑米、黑豆、黑芝麻、黑木耳、烏骨雞等能入腎強腎。若將上述食品放入粥中煮食,既可祛寒,又可補養(yǎng),還能療疾。
由于每個人的體質不同、年齡有別,在食補中也有宜有忌,應靈活掌握。如腎陽虧虛者,可多食羊肉、驢肉等具有溫補腎陽的功效的食物;偏于腎陰精不足,食補宜以鴨肉、鵝肉為主;對于腎之陰精漸衰的中老年人,冬天可食鱉、龜、枸杞、山藥、木耳等護陰之品。冬令飲食不可過咸,因咸味入腎,會致腎水更寒,有擾心陽。另切忌寒涼食品,以免“雪上加霜”,傷陽氣。
日常保健 護衛(wèi)腎陽
立冬時節(jié)正處在秋冬交替時期,此時陽氣潛藏,陰氣盛極,起居作息也要作相應調整,應當適當增加睡眠時間,早睡晚起。早睡可養(yǎng)人體陽氣,遲起能養(yǎng)人體陰氣,但晚起并非賴床不起,而以太陽升起的時間為度。適當運動鍛煉可以振奮陽氣,增強御寒能力。同時衣著厚薄要合適,以防寒保暖。
日常養(yǎng)腎三法:冷面、溫齒、熱足,可以護衛(wèi)腎陽。冷面即用20℃左右的冷水洗臉,可提神醒腦,使大腦興奮,還可以促進面部血液循環(huán),增強機體抗病能力;溫齒,即用35℃左右的溫水刷牙和漱口。中醫(yī)認為“齒為腎之余”,保護好牙齒就是保護好腎;熱足,即臨睡前用45℃~50℃的熱水洗腳泡腳。常言道“寒從腳下起”,指雙足供血不足,熱量較少,保溫力差。所以,每晚應堅持用熱水泡腳,促進全身的血液循環(huán),增強防病能力。
艾灸祛寒 溫補脾腎
腎是先天之本,脾胃是后天之本。脾腎虛,則正氣虛,邪氣盛。因此扶養(yǎng)正氣貴在溫補脾腎。中醫(yī)認為,溫補莫過于艾灸,有通經活絡、行氣活血、祛濕逐寒、防病保健等功效。
灸法補腎陽,最重要的穴位就是關元、涌泉和腎俞等穴,每日灸30~60分鐘。關元穴:在臍下四橫指處,灸關元穴可以治療一切陽虛、氣虛證。涌泉穴:是人體足底穴位,位于足前部凹陷處第2、3趾趾縫紋頭端與足跟連線的前三分之一處,為腎經首穴。涌泉穴在人體養(yǎng)生、防病、治病、保健等各個方面都有重要作用。腎俞穴:在第二腰椎棘突旁開1.5寸處。灸腎俞穴,有增加腎臟的血流量,改善腎臟功能等作用,達到祛除病痛、養(yǎng)生健體的目的。還可以灸氣海、太溪、太沖等具有補腎功效的穴位。
揉耳按摩 補腎扶陽
中醫(yī)認為,腎主藏精,開竅于耳,腎氣通于耳,經常按摩耳部,可以達到固腎養(yǎng)腎的目的。分別用雙手的拇指和食指,從上至下在耳朵兩側進行按壓,若有痛處,可增加按壓時間;然后,兩食指伸直,用力適度,分別插入兩耳孔,旋轉180°,反復3次后拔出,連續(xù)6次,可達補腎、聰耳、健腦之功。
此外,穴位按摩也是冬季補腎扶陽簡單易行的良方。揉丹田:位于肚臍下1.5寸處。將手搓熱,用右手在該處旋轉按摩50次。能健腎固精,改善胃腸功能;按腎俞:此法也叫搓腰法。兩手搓熱后用手掌上下來回按摩50次,兩側交替進行,可治腎虛腰痛;摩涌泉:足心處的涌泉穴,是腎經的起點,為足少陰腎經之首穴。用右手中間三指按摩左足心,左手三指按摩右足心,兩側交替進行,各按摩50次,按摩到足心發(fā)熱為止,對心悸失眠、雙足疲軟無力等效果良好。
專家提醒,冬季養(yǎng)生進補須以中醫(yī)“虛則補之”為原則,具體應在醫(yī)生的指導下服用相關補益藥物,不可擅自做主,自行服藥,以免出現藥不對證的現象。
冬季養(yǎng)生,以藏為道。在寒冷的冬季里,體內的腎氣慢慢的貯..[詳細]
西安附兒中醫(yī)醫(yī)院“兒童發(fā)育行為疾病&生長發(fā)育疾病名醫(yī)..[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