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唐代詩人張志和的這首《漁歌子》,是寫野外春釣的名詩,有鮮明的山光水色,有樸素的釣翁形象,是一幅用詩繪出的山水畫。眼下,春光明媚,鳥語花香,一派生機盎然景象,正是鄰水羨魚情、垂釣健身心的好時節。釣魚是一項修身養性、磨煉意志的養生保健運動,老少皆宜,越來越受到人們的喜愛。
常跋涉,鍛煉腳力
釣者,最基本的就是腳下功夫。方圓幾十里,哪兒有小河、清塘、水庫,哪兒就能尋到垂釣者的身影。騎一輛山地車,不論寒暑易節,都身披晨露朝暉,沐浴清風細雨,一路歡歌直奔目的地。崎嶇山路也好,坷坎田埂也罷,為的就是逃脫了生活工作的羈絆,不為名憂不為利累,尋得一方幽靜之所,做一個優哉游哉的釣翁。幾年下來,我騎壞了三輛山地自行車,踏爛了數雙布鞋,周六周日必釣,節假日更可盡興,最遠一天行程近百里,爬過馬陵山,涉過沂河水,練出了一副好身板。而今我腳力大增,走起路來健步如飛,底氣十足。
耐饑勞,磨煉意志
垂釣,看似輕松愜意,其實不然,釣者要有堅強的意志,吃得下“三苦”。一是暑熱之苦。春光明媚、秋高氣爽的季節,最適宜垂釣,可烈日當頭、熱浪滔滔的暑天,一些垂釣者經不住誘惑,也愛過上一把癮,這就需要不怕驕陽暴曬、暑氣襲人。二是饑渴之苦。“饑”還好對付,包里有自備的干糧,關鍵是焦渴難耐。壺中之水早已殆盡,這時魚兒卻頻頻上鉤,這番良機怎好錯失,只有堅持下去。三是勞頓之苦。幾番苦尋,大半日坐功,一般人是很難熬得下來的。這“三苦”,對我來說不僅僅是磨煉了意志,更重要的是減肥效果忒佳,而且絕無副作用。歷經了“三苦”,踏著淡淡暮色滿載而歸,最貪戀的就是一道鮮美的鯽魚湯,一壺醇香的家鄉酒,品著有滋有味的生活,這“三苦”也就變得分外甜蜜。
醉山水,陶冶情趣
將宋人歐陽修《醉翁亭記》中那名句稍改兩字,變成“釣翁之意不在魚,在乎山水之間也”,是最適合釣者心境的。有所獲抑或無所獲,并不緊要,關鍵是“釣”出了一份好心情,拋卻了那些無名的苦憂和煩惱,減緩了塵世間滾滾而來的重壓,確是難得的了。看那藍天,霞光點點,浮云悠悠;看那綠水,清波微漾,蓮萍飄搖。林中鳥兒啁啾,蟬兒輕唱;河面蛙鼓如潮,魚兒唼喋,這美妙的天籟之聲把浮躁的心兒靜濾得一絲兒雜塵都沒有。一人一桿一魚簍,人與自然和諧交融,這樣的休養心性方式是再好不過了。
享天倫,找到身邊“小確幸”
垂釣中的“小確幸”太多太多,飛車、轉彎、上山、停車、下車,尋一隱秘處,與老妻面對蒼茫遠山,悠悠大河,仰天長嘯高歌一曲,痛快淋漓如釋重負,身心備受煎熬的你還有什么比這更舒服的呢?釣者醉心于波光瀲滟的水色,白首老伴與蓬頭小兒一旁采摘野花,捕捉蜻蜓,忽地紅浮暗動,水花泛起,潑喇喇提起一尾金燦燦的沂河紅鯉,祖孫三人歡呼雀躍,這來自心靈深處、最本真的“小確幸”多么簡單!不覺天色向晚,月上柳梢,燃起一堆淡藍色篝火,幕天席地擺下簡易餐桌,一道清香四溢的紅鯉湯,幾樣爽口舒心的野味,三兩杯甘冽醇香的老酒,全家人歡聚一起,欣賞山鄉的野景,談論一天的收獲,品嘗野炊的甘美,這樣的溫馨情調,這樣的天倫之樂,更讓人流連忘返。有人說,身為物累,心為形役,是永遠得不到“小確幸”的,把身心從藩籬中解放出來吧,“久在樊籠里,復得返自然”,東晉的陶淵明說得妙極了。
西安附兒中醫醫院“兒童發育行為疾病&生長發育疾病名醫..[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