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在于運動”是句膾炙人口的話,最早提出它的是公元前300年古希臘偉大思想家亞里士多德,差不多同時期,在我國也產生了類似的積極養生觀。戰國時期呂不韋在《呂氏春秋》中說:“流水不腐,戶樞不螻,動也。”以流動著的水不會腐敗,轉動著的門樞不被蟲蛀為比喻,說明堅持不懈的運動是生命力經久不衰的保障。這個觀點提出后,受到此后眾多養生家的推崇。南北朝時陶弘景在《養生延命錄》中說:“勞苦勝于逸樂也。能從朝至暮,常有所為,使之不息乃快。”并明確指出:“夫流水不腐,戶樞不蠹者,以其勞動數故也。”要求人們從早到晚,時時有所作為。東漢名醫華佗編制的五禽戲,模仿虎、鹿、熊、猿、鳥的動作姿態,用來活動全身。
體力活動
體力和腦力活動都屬于運動的范疇,適度、適量進行都能起到良好的養生保健作用。體力活動首先使得肢體得到直接的鍛煉,使氣血流暢、肌肉發達、筋骨堅固。不僅如此,在活動時,體內臟腑也得到鍛煉,心臟活動增加,促進了血液循環;肺臟呼吸加快,增進了氣體交換;脾胃運化增強,食欲旺盛,消化吸收好,則人氣血充足,抗病能力也就強了,發病的機會就少了,即使患了病,恢復起來也比體質弱的人快。所以華佗說:“人體欲得勞動,但不當使極耳。動搖則谷氣得消,血脈流通,病不得生,譬猶戶樞不朽是也。”(《三國志·華佗傳》)
腦力活動
不僅適度的體力活動對人體是很好的鍛煉,腦力活動對于活躍思維、延緩大腦衰老也很重要。俗話說:腦子越用越靈。唐代大詩人白居易“半歲能識字”,活到了74歲。南宋詩人陸游“我生學語即耽(愛好)書,萬卷縱橫眼欲枯”,活到了84歲。他們都寫下了許多流傳千古的壯美詩篇,這些都是智慧的結晶。人的大腦用進廢退,現代研究證明大腦的潛力是很大的,其衰老與不用腦有密切關系。經常積極從事腦力勞動的人,腦衰老就慢,而用腦少的人,腦就容易衰老。因此,要保持大腦的活力,關鍵在于積極合理地用它。
隨著社會的發展,從事腦力勞動的人越來越多,這就需要我們處理好兩者之間的關系,遵循腦力和體力活動相結合的原則,不僅能創造出更多的社會財富,更有益于健康長壽。
西安附兒中醫醫院“兒童發育行為疾病&生長發育疾病名醫..[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