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蘇子
(《藥性論》)
【異名】蘇子(《本草經集注》),黑蘇子(《飲片新參》),野麻子、鐵蘇子(《江蘇植藥志》)。
【來源】為唇形科植物皺紫蘇、尖紫蘇等的果實。植物形態(tài)詳"紫蘇葉"條。
【采集】秋季果實成熟時割取全株或果穗,打下果實,除去雜質,曬干。
【藥材】干燥的果實呈卵圓形或圓球形,長徑0.6~3毫米,短徑0.5~2.5毫米。野生者粒小,栽培者粒大。表面灰褐色至暗棕色或黃棕色,有隆起的網狀花紋,較尖的一端有果柄痕跡。果皮薄,硬而脆,易壓碎。種仁黃白色,富油質。氣清香,味微辛。以顆粒飽滿、均勻、灰棕色、無雜質者為佳。
產湖北、江蘇、河南、山東、江西、浙江、四川等地。
【化學成分】種子含脂肪油(45.30%)及維生素B1。
【炮制】紫蘇子:簸去灰屑,洗凈,曬干。
炒紫蘇子:取凈蘇子置鍋內,用文火炒至有香氣或起爆聲為度,取出放涼。
【性味】辛,溫。
①《別錄》:"味辛,溫。"
②《藥性論》:"無毒。"
【歸經】入肺、大腸經。
①《藥品化義》:"入肺經。"
②《本草再新》:"入肝、腎二經。"
【功用主治】下氣,清痰,潤肺,寬腸。治咳逆,痰喘,氣滯,便秘。
①《別錄》:"主下氣,除寒中。"
②《藥性論》:"主上氣咳逆。治冷氣及腰腳中濕風結氣。"
③《日華子本草》:"主調中,益五臟,下氣,止霍亂、嘔吐、反胃,補虛勞,肥健人,利大小便,破百結,消五膈,止咳,潤心肺,消痰氣。"
④《本草衍義》:"治肺氣喘急。"
⑤《綱目》:"治風順氣,利膈寬腸,解魚蟹毒。"
⑥《本草通玄》:"治蛇犬傷。"
【用法與用量】內服:煎湯,1.5~3錢;搗汁飲或入丸、散。
【宜忌】《本草逢原》:"性主疏泄,氣虛久嗽、陰虛喘逆、脾虛便滑者皆不可用。"
【選方】①治小兒久咳嗽,喉內痰聲如拉鋸,老人咳嗽吼喘:蘇子一錢,八達杏仁一兩(去皮、尖),年老人加白蜜二錢。共為末,大人每服三錢,小兒服一錢,白滾水送下。(《滇南本草》蘇子散)
②治氣喘咳嗽,食痞兼痰:紫蘇子、白芥子、蘿卜子。上三味,各洗凈,微炒,擊碎,看何證多,則以所主者為君,余次之,每劑不過三錢,用生絹小袋盛之,煮作湯飲,隨甘旨,代茶水吸用,不宜煎熬太過。若大便素實者,臨服加熟蜜少許,若冬寒,加生姜三片。(《韓氏醫(yī)通》三子養(yǎng)親湯)
③順氣、滑大便:紫蘇子、麻子仁。上二味不拘多少,研爛,水濾取汁,煮粥食之。(《濟生方》紫蘇麻仁粥)
④治腳氣及風寒濕痹,四肢攣急,腳踵不可踐地:紫蘇子二兩,杵碎,水二升,研取汁,以蘇子汁煮粳米二合作粥,和蔥、豉、椒、姜食之。(《圣惠方》)
⑤治消渴變水,服此令水從小便出:紫蘇子(炒)三兩,蘿卜子(炒)三兩。為末,每服二錢,桑根白皮煎湯服,日二次。(《圣濟總錄》)
⑥治食蟹中毒:紫蘇子搗汁飲之。(《金匱要略》)
【名家論述】①陶弘景:"蘇子,主下氣,與橘皮相宜同療也。"
②《綱目》:"蘇子與葉同功,發(fā)散風氣宜用葉,清利上下則宜用子也。"
③《藥品化義》:"蘇子主降,味辛氣香主散,降而且散,故專利郁痰。咳逆則氣升,喘急則肺脹,以此下氣定喘。膈熱則痰壅,痰結則悶痛,以此豁痰散結。《經》云,膻中為上氣海,如氣郁不舒,及風寒客犯肺經,久遏不散,則邪氣與真氣相持,致飲食不進,痰嗽發(fā)熱,似弱非弱,以此清氣開郁,大為有效。"
④《本草述》:"每言蘇子下氣之功勝于葉者。蓋葉、莖、子俱能和氣,但葉則和而散,莖則和而通,子乃和而降,用者其細審之。"
⑤《本草匯》:"蘇子,散氣甚捷,最能清利上下諸氣,定喘痰有功,并能通二便,除風寒濕痹。若氣虛而胸滿者,不可用也,或同補劑兼施亦可。"
⑥《本草逢原》:"諸香皆燥,惟蘇子獨潤,為虛勞咳嗽之專藥。性能下氣,故胸膈不利者宜之,與橘紅同為除喘定嗽、消痰順氣之良劑。"
⑦《醫(yī)林纂要》:"蘇子功用略同紫蘇莖葉,能潤心舒肺,下氣消痰,除咳定喘,利膈寬腸,溫中止痛。凡用子用仁,皆有潤意,辛尤潤。肺過斂,則氣上而不行,辛瀉肺,則斂者開而氣順矣。凡下氣者,言順氣也,氣順則膈利,寬腸亦以其潤而降也。"
西安附兒中醫(yī)醫(yī)院“兒童發(fā)育行為疾病&生長發(fā)育疾病名醫(yī)..[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