梔子
《神農本草經》列為中品。它主要有解熱、去黃疸、止血、抗菌、鎮靜以及降血壓的作用,梔子的外形呈球形或者橢圓形,長約2.5-4.5厘米。
別名:山梔子、紅梔子、黃梔子。
來源:為茜草科常綠灌木梔子樹的干燥成熟果實,多野生,現已大量栽培。
產地:主產于湖南、浙江、江西、福建、江蘇以及廣西、四川等省。
性狀鑒別:本品呈球形或橢圓形,長1.5~4.5厘米,直徑約1~2厘米。表面橙黃色或暗紅色,淡褐色或褐色,果皮薄而革質,略有光澤,通常有6條隆起的翅狀縱棱(背縫線),縱棱間多數有明顯的縱行脈紋一條(腹縫線)。頂端有宿存花萼裂片6個以上,多碎斷。基部突尖或漸尖,有果柄痕。破開后,果皮內壁淡黃色或黃白色。種子多數,聚成類圓形的團塊狀,橙紅色或橙黃色。種子扁圓形不規則狀如辣椒的種子,浸入水中被染成黃色。氣微,味微苦酸。
以色紅、圓形,子仁飽滿者為佳。
主要成分:含梔子甙、番紅花甙、梔子黃色素。
梔子的功效與作用
1、解熱。抑制發熱中樞,作用略似黃芩、黃連,但效力稍弱。
2、去黃疸。有利膽作用,能增進膽汁分泌。又實驗證明,對結扎輸膽管后的動物,梔子可抑制其膽紅素在血中升高,作用的有效成分藏紅花素藏紅花酸。梔子液能引起膽囊收縮。
3、止血。炒黑成炭(山梔炭)后,有止血作用。
4、抗菌。體外試驗對痢疾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綠膿桿菌等有抑制作用。
5、鎮靜。對于由熱性病引起的腦部充血和神經興奮而造成的心煩、失眠有治療作用。又實驗證明,梔子流浸膏對小白鼠有鎮靜作用。
6、降壓。動物實驗能降低血壓。
此外,動物實驗證實本品對腹水瘤細胞,有抑制作用。
炮制:生用,清炒或炒焦。
性味:苦寒。
歸經:入心、肝、肺、胃經。
功能:清熱降火,除煩利尿,涼血解毒。
主治:熱病心煩,黃疸,血淋,小便不利,吐衄下血,瘡瘍熱毒。
臨床應用:
1、用于治療濕熱黃疸(急性傳染性肝炎、血清性肝炎等)。歷代中醫均以梔子為治療發黃的主藥。現代實驗性證實其主要作用為去黃疸。常配以茵陳蒿;配熊膽退黃更快。
2、用于治療燒傷感染,有發熱、煩熱、煩渴、煩躁等熱度癥狀,可用梔子清火解毒,但須配黃柏、生地、連翹等,并重用黃芪托毒,減少毒素吸收。方如加味四順清涼飲。
3、用于治療咳血、鼻衄兼有濕熱證候者。用山梔炭(黑山梔),須與其它涼血止血藥同用,方如咳血方。
4、用于治療多種炎癥。有肝熱證候者(目赤腫痛、多淚、口苦口干、心中煩熱、夜睡不安)更適宜,用梔子可以清肝熱(消炎、鎮靜) 。如流行性結膜炎(紅眼病),用梔子9g,菊花9g,甘草3g,水煎服。治腎盂炎、尿道炎之小便不利,用梔子9g、甘草9g,可利小便。
5、用于治療跌打扭傷、挫傷。以生梔子研末,用面粉、雞蛋清(蛋白)調勻、濕敷腫處。
此外,梔子還有其它用途。如治痔瘡熱痛,用黑山梔研末,以凡士林調勻后,局部涂抹可以止痛。
附:1、梔豉湯可治熱病后心煩失眠。前人的經驗有謂生梔子服后容易涌吐(炒梔子則無此弊),其實如果患者原來已覺胸悶有痰,服后確能涌吐,吐后反覺舒暢;但原來無胸悶胸堵者,服梔豉湯后一般不會吐。
2、虛汗便溏者忌用梔子。
用量:3~9g。
處方舉例:
1、加味四順清涼飲:生梔子9g、連翹15g、防風9g、當歸18g、赤芍9g、羌活6g、生甘草9g、生黃芪45g、生地15g、黃柏9g,水煎服,治燒傷后感染發熱。
2、咳血方《丹溪心法》,黑山梔9g、青黛粉3g(沖)、瓜蔞仁12g、海浮石9g、訶子2.4g,水煎服,治肺熱咳血。
注:
1、商品中尚有一種水梔子,其果實較長大。長約3~7厘米。直徑11.5厘米,其他與山梔子相似。過去多用于染色,現已與山梔子通用。按水梔子與山梔子屬于同科植物的果實。山梔子多生于小丘陵地帶;水梔子則多生于溪邊溝等。性味同山梔子。
梔子:習慣以個粒均勻顏色紅鮮艷者為好。黃枝子稍次,青褐色者最次。這主要是由采收時間的成熟度決定,生者多青,熟者多紅。同時采回梔子后,為了使其迅速干燥,都上鍋蒸一次而后曬干或直接用火烘干。在加工過程中,往往由于干燥的不及時,產生變色現象。
2、四川,貴州產的山梔仁,為海桐科屬植物光葉海桐(又名柞木,為小喬木)的成熟干燥種子。呈顆粒狀,為不規則的微凹的多面體、棱面大小各不相同,粗約3~7毫米。表面紅棕色至暗棕色,略有光澤。質堅硬,不易破碎。斷面內心呈黃白色,浸入水中,水不被染成黃色。氣微,味極澀。效用與山枝子不同,僅當地習銷。
西安附兒中醫醫院“兒童發育行為疾病&生長發育疾病名醫..[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