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名】升降散,出自清·《傷寒溫疫條辨》。
【組成】白僵蠶二錢(6克)、蟬蛻一錢(3克)、大黃四錢(12克)、姜黃三錢(9克)。
【用法】上藥共研細末,和勻。每服10~15克,用黃酒、蜂蜜調勻冷服,每日2次一也可作湯劑,各藥用量按原方比例斟酌。
【功效】升清降濁,散風清熱。
【主治】虛溫病表里三焦大熱,其證不可名狀者。癥見憎寒壯熱,或頭痛如破,或煩渴引飲,或咽喉腫痛,或身面紅腫,或斑疹雜出,或胸膈脹悶,或上吐下瀉,或吐衄便血,或神昏譫語,或舌卷囊縮。
【臨床運用】臨床主要用于治療扁桃體炎、細菌性肺炎、高脂血癥、脹毒性腦病及結核性滲出性胸膜炎等病癥。
1.扁桃體炎:本方作湯劑隨癥加減治療150例,其中急性扁桃體炎94例:慢性扁桃體炎急性發作56例。以臨床癥狀及體征判定療效,結果:痊愈121例,顯效16例,有效7例,無效6例。治愈天數,最短2日,最長4日。(《光明中醫》1996年第1期)
2.細菌性肺炎:本方作湯劑治療57例,與先鋒霉素靜滴治療33例對照。療程均為7日。療效評定以臨床癥狀、體征消失,血常規正常。X線胸片示肺部炎癥全部吸收為治愈。結果:治愈25例,好轉30例,無效2例。(《河北中醫》2000年第11期)
3.高脂血癥:以本方湯劑治療60例,與辛伐他汀治療60例對照。兩組均給予低脂飲食及適當運動。用藥均為8周。療效評定以直脂指標達到以下任一項者:TC下降>20%,TG下降>40%,HDL-C上升>0.26 mmoL/L即為顯效。結果:總有效率93.3%。(《陜西中醫》2010年第{1期)
4.膿毒癥性腦病:以本方湯劑濃煎口服或鼻飼結合常規治療22例,與單純常規治療(第3代頭孢類抗生素,調節補液量,必要時選用鹽酸多巴胺等血管活性藥物,胞二磷膽堿改善腦功能等)20例對照。連續用藥均為14日。在治療前和治療第7、第14日進行格拉斯哥昏迷評分(GCS),同時檢測血清學指標變化。結果:治療第14日中藥組患者的GSC評分高于對照組,血清學指標下降大于對照組。(《上海中醫藥雜志》2010年第6期)
5.結核性滲出性胸膜炎:以本方湯劑加味治療46例,與抗癆治療加小劑量激素治療23例對照。療程均為21日,以癥狀定量計分法及B超胸水定量判定療效。經治主癥積分減少70%以上,胸脅脹滿及寒熱往來消失為臨床癥狀顯效;胸水消失或胸水減少70%為胸水定量顯效標準。結果:總有效率85%。(《陜西中醫》2007年第6期)
【方解】本方以僵蠶為君,蟬蛻為臣,姜黃為佐,大黃為使,米酒為引,蜂蜜為導,六法俱備。僵蠶得天地清化之氣,輕浮而升陽中之陽,故能勝風祛濕,清熱解郁,從治膀胱相火,引清氣上朝于口,故逆濁結滯之痰。蟬蛻吸風得清陽之真氣,所以能祛風而勝濕,飲露得太陰之精華,所以能滌熱而解毒。姜黃驅邪伐惡,行氣散郁。大黃上下通行。酒引之使上行,蜜潤之使下導。本方有升有降,可使陽升陰降,內外通和,而溫病表里三焦之熱全清。楊栗山云:“名曰升降,亦(表里)雙解之別名也。”因之命名“升降散”。
臨床以憎寒壯熱、胸膈悶脹不舒或上吐下瀉為辨證要點。臨床如見大便稀溏或泄瀉,生大黃可改制大黃;胃中不和,加半夏、厚樸;熱盛,加黃芩、黃連;咽喉腫痛,加山豆根、蒲公英;頭面紅腫,加金銀花、連翹、板藍根、大青葉。
【現代研究】 升降散本為溫病郁熱內伏所設,由于組方嚴謹精當,其宣郁清熱之力卓著。其在急癥中可藥到病除,化險為夷。本方中的白僵蠶實為蠶蛾的幼蟲感染白僵菌而致死的全蟲體,現代藥理研究表明,白僵蠶具有抗驚厥、抗凝、降血糖、抗癌、催眠及美容作用。但近幾年,服用白僵蠶發生過敏反應的病例時有報道,因此,對蟲類藥過敏者慎用。且由于白僵蠶能使血小板減少,故凝血機制障礙或有出血傾向者慎用。另,白僵蠶化學成分草酸銨,其代謝易產生氨,肝性腦病者慎用。
本方廣泛應用于內科雜病以及疑難重癥中,亦獲良效。據有關報道,升降散加減,尚可運用于各種急性傳染病。其方雖為瘟疫而設,然其應用已遠遠超出此范圍。臨床報道尚見于治療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咽炎、乙型肝炎、咳嗽、哮喘、發熱、腸易激綜合征、腹脹、便秘、蕁麻疹、帶狀皰疹、皰疹性齦口炎,糖尿病、膽囊炎、心血管神經癥、過敏性紫癜性腎炎、慢性腎功能不全、類風濕關節炎、小兒腸系膜淋巴結炎、急性胰腺炎、假性球麻痹等病癥。
現代藥理研究證實,本方具有抗炎、解熱、鎮靜、鎮痛、抗過敏、止咳、祛痰、抑菌、平喘、抗病毒、抗氣道炎癥的作用,對非特異性免疫、體液免疫及細胞免疫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同時還能降低血液黏稠度,抑制腎小球系膜細胞與基質增生。
【方歌】升降散用蟬僵蠶,姜黃大黃也開煎,表里三焦大熱癥,寒溫條辨用之先。
西安附兒中醫醫院“兒童發育行為疾病&生長發育疾病名醫..[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