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名】小駁骨 xiaobogu
【別名】駁骨丹、接骨草、小還魂、小葉金不換。
【英文名】Gendarussae Herba
【藥用部位】爵床科植物小駁骨的干燥地上部分。
【植物形態】亞灌木,直立無毛,高約1米。莖圓柱形,節膨大,分枝多,嫩枝常深紫色。葉對生;紙質;葉柄長不及1厘米;葉片狹披針形至披針狀線形,長5~10厘米,寬5~15毫米,先端漸尖,基部漸狹,全緣;側脈每邊6~8條,呈深紫色。穗狀花序頂生,上部密生,下部間斷;苞片對生,每苞片中有花2至數朵;萼近相等的5裂,裂片三角狀披針形,長約4毫米;花冠白色或粉紅色,長約1.3毫米,花冠管圓筒狀,喉部稍擴大,冠檐二唇形,上唇長圓狀卵形,下唇淺3裂;雄蕊2,花絲稍扁,花藥具闊面斜的藥隔,藥室2,一個基部有尾狀附屬物;子房每室有2個胚珠,花柱線形。蒴果棒狀,長1.2厘米,無毛。花期春季。
【產地分布】生于村旁或路邊的灌叢中,亦有栽培。分布于臺灣、廣東、海南、廣西、云南等地。
【采收加工】全年均可采收,除去雜質,曬干。
【藥材性狀】本品莖呈圓柱形,有分枝,長40~90厘米,直徑0.2~3厘米。莖表面黃綠色、淡綠褐色或褐綠色,有稀疏的黃色小皮孔;小枝微具四棱線,節膨大。質脆,易折斷,斷面黃白色。葉對生,卷縮破碎,展平后呈狹披針形或條狀披針形,長4~14厘米,寬1~2厘米;先端漸尖,基部楔形,全緣,葉脈略帶紫色。有的可見穗狀花序,頂生或生于上部葉腋,苞片窄細,花冠二唇形。氣微,味微辛、酸。
【性味歸經】性溫,味辛。歸肝經、腎經。
【功效與作用】祛瘀止痛,續筋接骨。屬祛風濕藥下屬分類的祛風濕強筋骨藥。
【臨床應用】內服:煎湯,15~30克;或研末;或泡酒。外用:適量,鮮品搗敷;或研末調敷;或煎湯熏洗。用于跌打損傷,筋傷骨折,風濕骨痛,血瘀經閉,產后腹痛。
【藥理研究】小劑量使鼠體溫升高,劑量過大則使體溫降低,可致劇烈瀉下,并可導致死亡。
【化學成分】本品含β-谷固醇,爵床脂素和揮發油等成分。
【使用禁忌】孕婦慎用。
【配伍藥方】①治風濕痛:小駁骨、大風艾、過山香、水菖蒲、紅鷹不撲各適量。用水煲,熏洗患處。(《廣西民間常用草藥》)
②治四肢神經痛:小駁骨、楓寄生、埔銀、土煙頭、鈕子茄及一條根各20克。水煎服。(《臺灣植物藥材志》)
③治經痛:小駁骨40克。水煎服。(《臺灣植物藥材志》)
④治跌打傷:小駁骨莖及根40~75克,水煎服;或全草搗爛,酒炒后,趁熱推跌打骨折處。(《臺灣植物藥材志》)
⑤治骨折:小駁骨全株250克,枇杷葉500克,九節茶葉60克,小雄雞一只。共搗爛,復位后,敷患處,1.5小時取去。(《廣東省惠陽地區中草藥》)
西安附兒中醫醫院“兒童發育行為疾病&生長發育疾病名醫..[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