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態(tài)采制】
荔枝為常綠喬木,樹高干粗光滑,枝多拗曲,茂密低垂,樹冠廣闊。偶數(shù)羽狀復生互葉,矩圓或披針形,新葉橘紅,后轉濃綠。春季開花,頂生圓錐狀花叢,花小不耀,一序生花上千朵,綠白淡黃,泌蜜豐富芳香。熟荔掛枝,心臟形或圓形,皮鱗斑實起,鮮紅紫紅間食黃綠,降囊、紅星、珊瑚珠映入眼簾。
清代《植物名實圖考長編》中說,荔枝始于漢世,但入藥于唐。荔枝產于我國的南方,史載南越王趙佗曾向漢高祖進貢荔枝,從那時起已有2000千年的歷史。如今兩廣、閩、云、臺、瓊均栽培。瓊有野生荔枝林,其品種繁多,如保和枝、回春果、紫玉環(huán)、玉露霜、三月紅、宋公荔枝、火丁香、一品紅、十八娘等。品種據明代《荔枝譜》記載有90余種。近年僅廣東調查有136種,稀有者達25種。
其果色鮮味美,可鮮食、做干、做罐頭、泡酒、煎食等,含葡萄糖、蔗糖5%,蛋白質1.5%,脂肪1.4%、維生素C、維生素A、維生素B、葉酸、檸檬酸、蘋果酸、多種氨基酸、色氨酸,乃甘溫之品,不能食過多。
【養(yǎng)生保健作用】
荔枝甘溫,歸肺經、脾經、胃經。唐代李珣《海藥本草》云:“食之止煩渴,頭重心燥,背膊勞悶。”唐代食療家孟洗《食療本草》中說,能“通神、益智、健氣”。后世醫(yī)家曰:“暖補脾精,溫滋肝血”,“補肺寧心,和脾開胃”,“壯陽益氣,補中清肺,生津止渴,利咽喉”,“治瘰疬、疔腫”,“止呃逆”,“產后水腫”。
【養(yǎng)生配方推薦】
(1)荔枝干5枚,春米1把。煮粥,連服3次。治老年五更泄。配山藥、蓮子更佳。
(2)每日食干荔枝肉10枚。治失眠。
(3)荔枝7枚。連皮核燒存性,研末。開水送服。治呃逆。
(4)干荔枝、大棗各10枚。水煎服。每日服1~2次。治貧血、老人五更泄、產后虛。
(5)荔枝肉、白梅各3枚。搗爛作餅,外敷。治療療皰惡腫。
(6)常用荔枝肉外敷治療瘰疬潰爛。
(7)荔枝果核,慢火燒存性為末。每服5~10克。用于治療心痛、小腸疝氣。
(8)荔枝干30克。水煎服,用于治療貧血。
【保健注意】
(1)李時珍云:“鮮者食多,齦腫痛或衄血。”陰虛火旺之人,應少吃。
(2)常用量10~15克。
中醫(yī)有舌診,常用作診斷病癥的依據,部分人觀察自己的舌頭..[詳細]
西安附兒中醫(yī)醫(yī)院“兒童發(fā)育行為疾病&生長發(fā)育疾病名醫(yī)..[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