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太極拳,大家都見過,經常會看到老年人朋友練習太極拳,太極拳是一種很好的養生方法,練習太極拳可以調理氣血,放松身心,提升免疫力,延年益壽,是一種不可多得的保健方法。專家介紹,練習太極拳尤其對于肝腎兩虧有很好的調養功效。
太極拳是在傳統養生法“導引術”和“吐納術”的甚礎上發展起來的獨特健身運動,主張“以意導氣,以氣運身”,又具有氣功內行功調心的鍛煉方法。從而形成了太極拳要意識、呼吸和動作密切結合,“練意、練氣、練身”內外統一的內功拳運動,“始而意動,繼而內動,再之外動”;并形成剛柔相濟,快慢有節、蓄發互變,以內勁為統馭的獨特拳法。
祖國醫學認為,人是一個有機的整體,由經絡貫通上下,溝通內外,內屬于臟腑,外絡于肢節。太極拳獨特的習練方式可有利于通經活絡。首先,突然、強烈的刺激會使*氣機紊亂和臟腑陰陽氣血失調。而太極拳強調全身心的放松,可削弱、轉移和克服內傷病的七情刺激,從而有利于經絡的疏通。其次,太極拳全身性輕慢松柔的適當運動,會使周身暖意融融,可加大經絡傳導速度和強度,有助于經絡暢通透達,使氣血充盈灌注全身,滋養各臟腑組織器官,營陰陽,維持和保護機體功能,提高抗御病邪和自我修復能力。再者,太極拳運動中,腰部的旋轉、四肢的屈伸所構成的纏繞運動會對全身三百多個穴位產生不同的牽拉、擰擠和壓摩作用。這實際上是一種自我按摩,能起到類似針刺的作用,活躍經絡、激發經氣、疏通經絡和調整虛實,加強各組織器官的生理功能。
練太極拳,不是一般的學習拳式,必須懂得很多基本功,必須做到“放松”,“氣道通暢”。肺主一身之氣,肺氣調則周身氣行,故練功必須令其氣順,不可使氣道結滯。所以練拳不可閉氣、使力,總以放松、沉氣為主。在練拳時要配合呼吸配合開合等。由于以上的要求,使得練太極拳的人們在練拳過程中注意放松并調整呼吸,每次練拳下來心情舒暢精神飽滿。身體微微出汗,增加體內的新陳代謝,從而起到祛病強身的健身功效。運動生理學告訴我們,任何運動項目必須具有一定的強度,并且持續時間比較長,才可能對增進*健康,特別是對*的循環系統產生較大的影響。
常年堅持練太極拳的人普遍反映大腿粗壯。體育專家認為,大小腿肌肉群的高功能運動,使*如同增加了許多小水泵,幫助心臟工作,即減輕了心臟負擔,又有利于心血管系統的健康。由于太極拳重視*下盤功力訓練,人利于氣血下行,調整*上盛下衰狀態,可防治血壓高等病癥,有抗衰老的功效。常言“人老先從腿上老”,中年以上的人往往出現上盛下衰的諸種疾病。美國醫學界己把老年由于跌跤而死亡的現象逐年升級的問題,列為導致死亡的第三大敵人,政府撥款支持關于太極拳可防治跌跤現象的科研項目。太極拳近兩三年在美國發展特別快,這也是一個重要原因。
從中國傳統醫學角度來說,“上盛下衰”指的是中老年人肝腎兩虧、陰虛陽浮,出現血壓升高、心虛失眠、畏寒怕冷、四肢發涼、食滯便秘等癥狀。患者看上去往往是紅光滿面,并無病容。然而,由于氣血虛虧,腿腳發軟,行動不便,走路時間一長,易導致足后跟痛、膝關節發硬、腰酸背疼、渾身乏力。中醫認為,人過四十,肝腎易虧,猶如根枯而葉黃。燒水灌肥應從根本著手,滋肝補腎,乃是養生保健的秘訣。除了服用一些有滋補作用的食品和藥品外,重要的是加強*丹田部位和下肢的運動。因為*丹田與命門之間(即小腹部位),正是*吸收和氣血循環運行化為精血的最關鍵最根本的部位。所以增強小腹、腰、襠部位及下肢運動正是促進*消化吸收和氣血循環運行的最基本的環節。腰脊和腿部增強,自然血脈流暢,精神旺盛,長久不衰,從而消除或避免“上盛下衰”諸癥。太極拳不僅強調肢體放松,而且練拳全過程都要求精神放松,使大腦抑制與興奮結合,而且它還有利于心態平衡。
所以,針對當今生活方式,練習一種或幾種太極拳和太極拳器械是一條非常可靠的健康之路。只要你每天堅持練拳,它就可以使你持久地保持身心健康。
西安附兒中醫醫院“兒童發育行為疾病&生長發育疾病名醫..[詳細]